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深耕災防成果優異 金門榮獲全國第2名
記者:許峻魁 / 縣府報導

聯合各單位舉辦災防演習。(消防局提供) 金門縣執行「災害防救深耕第三期計畫」,榮獲「全國第二名」的佳績,表現相當搶眼。該項計畫不僅提升社區自主防災之能力,也提升金門對於災害防救的韌性。
金門縣申請執行「災害防救深耕第三期計畫」,其主要目的在強化縣府與鄉鎮災害防救分工與運作機制、建立鄉鎮災害防救應變機制、培育相關災防人員素養,並養成社區民眾災害韌性及提升民眾自救、互救防災意識。並透過計畫來充實縣府及鄉鎮災害應變中心設備,開啟防災士培訓認證制度、韌性社區及試辦公所區域治理等新興防災課題。
計畫秘書單位金門縣消防局表示,這項計畫由銘傳大學協力,幫助地區五鄉鎮來執行,並採每兩個月與鄉鎮、協力團隊召開三方暨管考會議,落實管考執行進度,並辦理多次會議、督考、審查等事宜,針對地區特性及鄉鎮防救災能力不足面向,研擬「0507淹水事件探討」、「ArcGIS Enterprise運用」、「局處室防救災工作訪談」、「災害情資網建置狀況」及「淹水潛勢資料修正規劃與建議」等多項創新作為,與中央、縣府、協力團隊、各鄉鎮公所四方溝通,藉不停改進及精益求精,以致力符合中央要求及鄉鎮實需,有效提昇鄉鎮防救災能力。
消防局說明,「災害防救深耕第三期計畫」,在執行期間共完成十七項工作項目、五十四項產出成果及多項創新作為,並辦理多場次防災教育訓練,培植地區各層級防災人員專業素養,強化縣府與鄉鎮公所災害防救體制與作業效能,使地區的災害防救工作趨於完善,而金門縣及各鄉鎮執行績效均符合內政部訂定管考計畫之評估指標,成績獲評為全國第二名(第一名為新北市),深獲中央與地方各級長官之好評,災害防救為一項永續長期性工作,地區各防救災單位今後仍將持續積極辦理,積極精進各項災害防救工作,讓金門的鄉親生活在一個優質的生活環境。
消防局說明,此次的深耕第三期計畫,共有「鄉鎮公所聯合兵棋推演」、「教育訓練及社區防救災宣導」、「災害防救合作備忘錄」、「0507強降雨研究報告」等重大成果:
一、鄉鎮公所聯合兵棋推演:目的在因應極端氣候,以及各地的瞬間強降雨,造成部分地區嚴重災情,以強化鄉鎮公所災害應變能力,規劃鄰近鄉鎮透過視訊方式,進行強降雨災害情境模擬暨聯合兵棋推演,邀請金酒公司、台電公司、中華電信、金湖飯店等實際執行救災工作的相關單位參演,並將臨機議題等納入演練流程,考驗參演單位臨機應變能力,更符合實際救災工作執行情形,並由縣府及專家學者針對公所應變措施及對策,予以檢視及考評,並提出改善建議,做為鄉鎮公所日後災害應變時之參考,以保障居民生命財產安全。
二、教育訓練及社區防救災宣導:針對各層級災害防救人員辦理了四場防救災教育訓練,其中在「鄉鎮首長及縣府各局處防救災教育訓練」還邀請內政部消防署謝景旭副署長講授「地方政府防災實務探討」,說明面臨氣候變遷衝擊下,應加強災害防救理念及強化公眾自主性,並對未來防救災工作可能遭遇的問題提出分享與建議,在政府跨單位合作,結合防災科技與資訊技術,完善救災資源及能量;此外還邀請地區宏玻陶瓷股份有限公司顏達仁董事長講授「防災士的概念與經驗分享」,顏達仁曾任金門副縣長、義勇消防總隊長等職,也是地區薦派參加內政部防災士的種子教官,在介紹臺灣防災士的特點,協助民間推動防災工作上,可以扮演宣導、組織、溝通協調及推動核心的功能角色,並分享在防災士訓練課程中各項實務操作與情境演練心得。
透過教育訓練及社區宣導,可以強化縣府各局處首長、鄉鎮首長、村里長及防災承辦人員的災害防救內涵與理念,並增進各鄉鎮公所及社區民眾執行平時災害防救工作之作業與應變能力,在面臨大規模災害時的減災、整備及善後復原處理能力,減少民眾生命財產之損失。
三、災害防救合作備忘錄:近年來颱風強度與降雨屢創新高,對地區社會環境及民眾生命財產造成傷害,為強化災害應變及救助能力增進居民福祉,鼓勵民間團體及企業參與防救災工作,在災害發生時支援人力、物資及膳食等相關救災協助,強化在地防救災資源。中華民國紅十字會、金門縣生命線協會及冠城租車公司等民間團體及企業與縣府簽訂災害防救合作備忘錄,透過建立共識進行防救災能力強化之合作,作為民間團體與縣府防救災工作夥伴關係的模範,發揮拋磚引玉之效,期待地區更多民間團體及企業發起響應,共同守護民眾生命財產安全。
四、0507強降雨研究報告:去(一○七)年五月七日短延時強降雨,造成金城、金寧及烈嶼地區積淹水災情,根據中央氣象局雨量觀測資料,當天短短三小時的降雨量達一百二十毫米以上。該事件釀災屬烈嶼鄉地區及中墩聚落災情最為嚴重,烈嶼鄉於下午三時至四時,時雨量高達七十三點五毫米,三小時累積雨量就超過一百八十毫米,讓當地排水系統難以負荷,透過現地訪查,結合金門雨水排水系統資料及該次強降雨事件災點之警戒數值,提出未來在排水區域進行調整及分區之建議,並繪製強降雨易淹積水地圖,了解淹水歷程及範圍,作為未來應變決策之依據。

  • 點閱次數:49
  • 上版日期:108-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