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傳統手藝吉仔花教學報名 限額30人
記者:詹宗翰 / 縣府報導

用於春節、喜、喪的吉仔花,文化局將於20日舉辦製作教學。圖為小吉花。(文化局提供)「吉仔花」是金門地區至今仍普遍使用、保有的傳統手工藝品,一般用於婚嫁吉慶場合,尤其在婚嫁中更是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製作工序繁鎖,需要細緻的手工及耐心,製作的師傅已逐漸少見,文化局為了讓更多人認識金門的傳統習俗並傳承這項技藝,特別舉辦「金門傳統手工藝-纏繞幸福的吉仔花」活動,將邀請林金豆老師指導學員手工製作吉仔花,時間訂於10月20日(六)辦理2場,各招收學員30人(未滿12歲者請家長陪同製作),額滿即止,即日起上班時間受理電話報名,報名電話323169轉分機813、818,歡迎民眾踴躍報名參加。
「吉仔花」是由厚紙剪出花片、葉片的形狀,以鐵線塑形,再以繡線手工纏繞組合而成,在各種喜事場合上,常見婦女將一支吉仔花或一支春花插戴在頭髮上;過年時拜拜,也會將其插於年糕上。在金門地區的傳統習俗裡有著極具代表性的地位。
金門的吉仔花有「大吉花」與「小吉花」之分,均為石榴造型,因其色澤紅豔,果實多籽,而且形似桔子,取其「吉」意稱為「吉仔花」,除了名稱及外觀吉祥討喜外,也蘊含著多子多孫的意義。
吉仔花,是古早金門傳統技藝之一,又稱春仔花、繡線花、纏花,是用繡線、鐵線和紙板用手工纏繞組合而成的裝飾花,一般常見於婚嫁吉慶場合,在婚嫁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在傳統婚禮中,不同的身分會配戴不同樣式的花朵,常見的有百合花、石榴、龜、鹿、鳳凰等基本樣式。
金門縣志記載,吉仔花用於婚嫁迎娶、喜慶和喪禮,舊稱綵花就是大吉仔花和小吉仔花,尤其是婚禮習俗,男方在迎娶前拜天公時將小吉及春仔花插在牲禮或素粿上。婚禮前一日應贈女方小吉仔花十二對、大吉仔花及雙春花各兩對,女方則將小吉仔花六對、大吉仔花一對和雙春花一對,連同嫁妝回送男方。迎娶當日婆婆將頭上的大吉及雙春插在新媳婦頭上象徵頭春尾吉。而最獨特的是金門喪禮也會用到吉仔花:殯禮儀式結束後,發送發粿、紅圓,上頭插上吉仔花贈予出嫁的女兒、姪女及孫女等女眷,稱為脫孝。

  • 點閱次數:744
  • 上版日期:107-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