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梅雨季行車多注意 減速慢行保平安
記者:莊煥寧 / 縣府報導

梅雨季節,縣警局交通隊籲請地區民眾在雨天行駛時,務必打開車頭大燈,保持行車安全距離,減速慢行,以減少交通事故之發生。(交通隊提供) 每年的5、6月是梅雨季節,這期間連綿的雨勢、濃霧、陰晴不定的天氣,開車容易因為視線不佳而產生交通事故,尤其車輛的輪胎遇到積水時,容易產生打滑「水漂現象」,造成人車傷亡案件。縣警局籲請地區民眾在雨天行駛時,務必打開車頭大燈,保持行車安全距離,適當減速慢行,減少變換車道,嚴防「水漂現象」而失控,降低交通事故之發生。
縣警局交通隊指出,根據氣象局資料顯示,本週臺灣地區開始有鋒面接近,各地天氣不穩定,部分地區可能出現較大雨勢及雷雨。參考歷年梅雨季節(4、5月)期間,於暴雨或下雨氣候所發生的交通事故調查發現,類型大多以追撞、同向擦撞與自撞護欄為主。事實上,雨天影響視線,路面也容易積水影響車輛煞車能力,所以在視線不佳、容易打滑與煞車距離需較長等情況下,用路人常常發生未保持安全距離追撞前方車輛、變換車道時發生同向擦撞或車速過快導致車輛打滑撞護欄等交通事故。
針對梅雨季節行車應注意事項,交通隊建議所有汽(機)車駕駛人,平時應做好車輛保養及維護,行車前應詳細檢查車況,尤其輪胎胎紋與胎壓是確保輪胎與地面的抓地力及排水功能。若胎紋胎壓不符合標準,通過積水路面時,真的很容易產生「水漂現象」。
交通隊表示,所謂「水漂現象」就是汽車行駛於雨區、積水地帶時,輪胎會被浮舉於路面積水膜上,使汽車行駛路徑突然不受控制而打滑漂動位移,容易失控與他車碰撞。那麼如何避免「水漂現象」?首先在濕滑、積水路面開車時應減速慢行,另外也要逐漸減速,勿硬踩煞車或急轉彎;還有就是打開車頭大燈,保持適當行車安全距離,儘量以雙手掌握方向盤,不任意偏轉,如此才能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
縣警局交通隊再次提醒,在這梅雨季節,應具有良好防衛駕駛觀念。若遇雨天應減速慢行、小心行駛,除可避免因上述「水漂現象」而打滑,也較不會產生水花濺到他人,或被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處罰新臺幣600~1,800元喔!

  • 點閱次數:339
  • 上版日期:109-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