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依托兩岸共同生活圈 妥善自然生態保育

金門馬山到山后海灘於2月14日發現大量油汙泥塊,範圍綿延約3公里,連新近開放的景點船型堡海灘也遭到波及。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初判是經過這個海域的貨船沿途排放廢油造成。金管處旋即協同縣環保局、金沙鎮公所緊急派員清除,並循兩岸交流平台通報對岸加強汙染管制,嚴防類似情事再度發生。
據報導,金管處與縣環保局研判是經過當地海域的船舶,將艙底沉積的汙油偷偷排放入海再隨潮水沖刷上岸,造成大範圍汙染,情況令人憂心。的確,金門海岸擁有豐富的生態資源,且由於當地海域是金門傳統漁場之一,近年常有國際保育類鯨豚發現的紀錄,相關單位將協調金門海巡隊加強海上巡邏,並依循兩岸交流平台通報對岸海事單位宣導改進。
平情而論,類似的海洋汙染個案在金門已屢見不鮮,只是嚴重程度的不同而已。2016年9月15日,被氣象專家預報為「地表最強」的莫蘭蒂颱風,為台灣、金門帶來不小的災損;除了造成許多家戶停水停電外,金門與高雄西子灣更有船舶擱淺漏油的災情。高雄部分,主要是因風災造成高雄西子灣四艘圍網漁船受損,導致柴油外洩,直接衝擊當地台灣特有種一級保育類物種「柴山多杯孔珊瑚」生態發展;金門則是因為大陸「港泰台州」貨輪被莫蘭蒂由廈門吹至金門擱淺,因船底破損,導致重油外漏,污染金門海灘。時任環保署長李應元親抵金門關切,強調支援金門救災的經費和器材沒有上限,要求一週內將岸際200多公尺、礁岩區1500百平方公尺及海上油污清除乾淨,做好損害控制以維護生態,避免二次傷害。然而,因為後續梅姬、海馬颱風及東北季風等不利因素影響,不但滯延拖離進度,直到當年9月23日才修護裂縫及破洞,確認不再漏油,將油汙清理完畢。拖離作業更是等到中國正力海事工程公司調來2200噸大吊船,將貨輪從礁岩區吊起脫困;後又因中國債權人申請「假扣押」,拖離生變;縣府緊急提供360餘萬元反擔保金,法院同意放行。直至當年11月16日港泰台州輪在金門擱淺62天後,才正式脫離。港泰台州貨輪擱淺金門海濱,兩岸都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其中,單是縣府和相關單位共支出資材及人事行政費用和代墊法院擔保金便超過2千萬元。斯時,縣府表示將依「海洋污染防治法」規定,向船舶所有人提出賠償要求及後續求償作業。
之所以再提舊案只為彰顯金門之於兩岸海洋汙染永遠都會是「現在進行式」,既容不得我們打馬虎眼,更沒有因為兩岸政府處於「冰凍期」而有所消減,而金門在此間的角色或也正如楊縣長上任伊始時所強調的,「首要推動金門與閩南地區共同生活圈,發揮金門優勢,與廈門共同發展,將兩岸關係帶入下一個階段。」的確,金門的優勢與發展,便在於閩金共同生活圈的型塑;海洋汙染狀似為兩岸間敏感的議題,但如果放到「共同生活圈」的平台上來操作,便可將兩岸自然生態保育合作協議簡約為「內規」式的依循,畢竟肇因於共通性的生活圈生態環境維護,應是完全符合兩岸事務發展規劃與願景的可行策略!

  • 點閱次數:75
  • 上版日期:108-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