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師兄妹展雕刻與書法 刀與筆的對話開幕
記者:詹宗翰 / 縣府報導

李錫福(右)浸淫木雕四十載,陳玉貞(左)研習書道十餘年,兩人聯展「刀與筆的對話」,令人沉浸在文字藝術的美之中。(詹宗翰攝)同樣有著復興美工背景的師兄妹,李錫福、陳玉貞,書法與雕刻藝術的相映│「刀與筆的對話」,展覽自本月14日起展出至26日,歡迎民眾蒞臨文化局觀展。
是項展覽於昨(14)日上午九時三十分舉行開幕,文化局副局長黃雅芬、金湖鎮長陳文顧、縣商會理事長李有忠、美術學會理事長吳鼎仁、前縣長李炷烽、前文化局長呂坤和等人出席,共賞縣內的藝術家們的精采作品,金城鎮長李誠智、國民黨主委石兆瑉等人也先後前往展場致意,為藝術界朋友的聯展盛會支持。
黃雅芬致詞為二人於文化局聯合開展的展覽進行介紹。黃副局長表示,李錫福承其父李換生的手藝,從小在那樣的環境學習,本次展覽以木為紙、以刀為筆、以色為墨,「刀與筆的對話」藝術創作空間很大,是很美的呈現;陳玉貞在洪明燦的指導下,有系統的學習書法,此次展覽一改書法常用的卷軸,嘗試用「斗方」呈現出其內心的想法,作品像幅畫般。
陳文顧推崇李錫福和陳玉貞二人在藝術之道的精益求精及其藝術的呈現,提供如斯的佳作與縣內喜好此藝的朋友分享,也希望藉由親近藝術讓社會受到正面的影響,達到移風易俗之效,讓社會更和諧。
李有忠和李錫福是同門的師兄弟,兩人的父親當年同向老匠師習藝,自己從小就是看著學的,所以也會點木雕、彩繪,只是國中後沒繼續走下去。木雕這條路甚為艱辛,以前沒冷氣,大熱天邊刻邊流汗,還常常會受傷,木雕可謂是用生命換來的藝術。看著李錫福一路走來的堅持,可想見陳玉貞學習書法的過程中也是相當辛苦。看著現場的每一幅字畫呈現的美,他認為是人生須追求心靈的善和美。
李錫福現場的作品,除了以唐敏達老師等人的墨寶,採用木刻書法的方式來表現刀工外,也有自己的創作,他自謙自己的字是用「畫」的。他表示,製作牌匾都用漢字,因此他對於漢字有一定的熟悉度,熟知其結構,再依據字帖構圖稍作修改。對於這次的展覽,李錫福形容是「以木為紙,以刀為筆,以色為墨,是筆與刀的對話」。大幅的書法作品,他用木質紋路漂亮的貝殼杉(南洋檜木),染色之後猶如金絲楠木,效果很棒。至於瓷盤上的噴砂作品為壓縮機高速噴射金剛砂,作工較繁瑣,李錫福利用此技巧在個人的藝術創作上,他表示這方法早期是應用在裝潢的玻璃圖飾上。本次展出木作擺件部份計有:梳子六件、髮簪十五件、大小貔貅約三十件,書法木刻則約有二十至廿五件。
陳玉貞於去年(107)在尚義機場辦了場小型個展,去年底在美術學會的促成下,和李錫福於今年度的歲末聯合展覽。陳玉貞表示,自幼對書法即展現興趣,但是在求學時代學校的國語文競賽,卻總是被指派參加注音,也在該項比賽得獎。94年參加洪明燦老師在社大開的書法班,至今學習書法14年,為督促自己持續習字,洪老師每一期開的班,她都會到課。
陳玉貞研習書法,楷書初習褚遂良的字體,小楷習趙孟頫的《靈飛經》,行書臨習王羲之的《蘭亭序》,隸書則學《乙瑛碑》、《曹全碑》等,後在洪老師鼓勵下力求改變及創新,因而開始研習簡帛漢隸,亦曾多次於書法學會聯展時製作主題海報,逐漸發展出自己的風格。
陳玉貞表示,其書風以漢簡為外人所悉,但自學習書法以來,花最多時間在寫小楷上。本次展覽共計六聯屏一件、七聯屏一件、八聯屏一件、斗方三件、扇面二件、對聯若干。展覽作品中包括其五千餘字的小楷作品《道德經》,展現其在小楷上的用心;為配合李錫福的木刻作品,也展出了三件陶板作品及一件瓷盤心經作品。

  • 點閱次數:124
  • 上版日期:108-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