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夏日憩水安全之至道

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動水域遊憩活動,藉由各項憩水活動,增加水域遊憩相關人口,尤其是隨著天氣日漸炎熱,水域活動參與的民眾也逐漸增多,各項憩水活動,更是暑假中學生之至愛。但相形之下,學生的水域安全知識,及技能卻相對不足,故溺水事件時有所聞。也因此,為防範意外事件發生,教育部體育署,呼籲家長共同關注子女,引導於備有安全防護設施,及有救生員的水域,從事水上活動,以臻盡興又安全。
體育署表示,我國學生游泳教學推動,迄今已近二十年,除了游泳教學實施率、檢測合格率等量的提升外,應思考如何轉化為質的提升,以提高學生游泳,與自救教學品質為目標。其次為提供學生安全的教學環境,希望藉助現代科技做為推手,將科技導入管理,建置水域安全資訊系統,彙整學生游泳與水域安全等相關資料,透過大數據分析,以提供學生游泳與水域之安全資訊。未來更將聚焦於「游泳與自救教學」、「水域安全管理」、「水域安全防治」、「水域安全巡護」等四大主軸。
誠哉斯言,尤其是以咱金門海島特性,水上活動是一項既令人喜愛,卻又擔憂的活動。況以金門海島天然水域之特性,不可能像室內規劃之憩水場地一樣,更可以說,大部是開放性水域。因此,如何在夏日炎炎太陽下,享受涼爽一夏,或許教導一些自救預防措施,更來得務實。基於媒體公益立場,且略述如下,以供鄉親參考,以策安全。
首先是,孩童戲水,一定要有家長陪伴,家長亦應關心注意子女之行蹤,而非一放暑假即「野放」;避免其獨自或結伴到危險水域戲水。尤其是時序進入夏日,午後的雷陣雨及颱風季節,造成水位上漲、湍急、深度不明、水底雜物多等,可能造成下水者受傷,或陷入泥沼,這些都可能提高溺水機率,應予以注意。
再來是,要有自救或救人的知識,進行水域活動時,如遇受傷跌倒,乃至抽筋等危險時,應先鎮靜並設法上岸。若自覺有所困難時,應及早舉手呼救,並運用踩水、漂浮,或漂浮物等以待救援。在此方面,據研究統計顯示,有穿戴救生衣、游泳圈、魚雷浮標等之溺水者,因可漂浮在水面,所以等待救援時間較長,獲得救援而避免溺水死亡的機會也較高。
另外是如何安全救人,如遇有人溺水時,應立即大聲呼救、打電話報警,或利用竹竿、木條、衣物等延伸物,拋送球、繩等漂浮物,利用船、浮木、救生圈、保麗龍等大型浮具,划過去等方式,間接進行搭救;牢記救溺三原則,岸上救生優於下水救生;器材救生優於徒手救生;團隊救生優於個人救生。若無間接物,且已受到身旁溺水者,拉扯入水時,應儘速移至溺水者之背後,拖住溺水者的頭頸與上背,使其成直線,維持臉朝上露出水面,盡量不動,並大聲呼救以待救援。
生命無價,憩水別玩命,從事水域活動時,務必注意自身及同伴安全,切勿輕忽任何可能發生的危險。不逞強、不做危險動作,選擇安全的水域,如此,方是夏日憩水安全之至道。

  • 點閱次數:62
  • 上版日期:108-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