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天然的尚好 無加粉的魚丸傳承金門美味
記者:詹宗翰 / 縣府報導

許來寶夫婦製作家傳天然無添加的魚丸,傳承永記天賞師的魚丸好滋味。(金門縣閩南文化協會提供) 說起金門傳統魚丸,很多金城人記得魁星樓旁的永記許天賞師,現在已由其子許來寶和子媳康碧觀在共同經營「金來寶食品行」,繼續傳承和發揚「天賞師」的做丸子手藝。
康碧觀表示,公公天賞師過世後,她的子女特別想念阿公在世時曾讓全家人垂涎欲滴的鹹乾飯,以及那鍋自製的桂花丸湯,那道在軍管時代曾風糜金門十萬大軍的好滋味。雖然不是什麼山珍海味,但顆顆丸子凝聚著三代人兢兢業業在金門這片大地上,為生計創業的艱辛歷程。康碧觀說,為了滿足口腹之欲,並念想著爺爺的魚丸風味,他們的大女兒還自學煮金門道地的魚丸湯。
康碧觀,福建龍海人,於2006年遠嫁到金門許家,與許來寶育有兩個女兒,都已十餘歲。在異鄉能與夫家繼續傳承與發揚公公天賞師的祖傳魚丸手藝,特別感恩鄰里的相互支持與照顧。孩提時代的康碧觀,打小看著娘家家人做豬肉丸子,她表示,在匠心獨具的每顆丸子裡,可以說都匯聚著勤勞質樸的上輩人為生活打拼和酸甜苦辣的歷程。在她兒時所經歷之事,也印証了她與製作丸子有千絲萬縷之緣。康碧觀說,她與老公許來寶繼承公公手藝,經營金來寶魚丸生意,都秉持天賞師傳下來的用魚漿做的、軟Q不加澱粉的金門傳統魚丸特色。
「金門魚丸色澤潔白,質嫩滑潤,富有彈性。不小心,手一滑,會彈跳如網球般跳躍。」康碧觀如此形容做好的魚丸。她表示,公公許天賞以前製作魚丸,沒電沒自來水,只能以柴油發動機帶動,再用手臂、手腕圓周搖動作為助力,啟動打漿桶的刀片,把魚肉打碎成魚泥;過去沒有自動打漿機,靠人力打魚漿,真正能體會前人說的「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而為家庭經濟打拼,為培養兒女付出心血的天賞師在2019年初因閃到腰,由許來寶夫婦悉心照顧,於兩個月後仙逝。康碧觀說,天賞師雖然不在了,但他製作魚丸的手藝由其丈夫來寶傳承了下來。
康碧觀表示,在天賞師離世一個月後,許來寶延承了上代人傳統的技術,在金門做起了家庭傳承的基業,在東門菜市場代天府附近開辦了「金來寶食品行」,主要製作古早味的金門傳統魚丸、桂花丸,和用在地酒糟溫體牛肉製成的牛肉丸。魚漿有馬加魚漿、旗魚漿、虱目魚漿、花枝漿等,製作魚漿嚴選食材,著重訴求「無粉」,在打漿機打碎魚肉的同時加上調味料鹽、味素等。康碧觀表示經手工翻轉拌勻後,就可以手捏成型了,最後再用溫火水煮,鍋裡的每顆魚丸嬌嫩細膩地緊挨著,看起來玲瓏晶亮,吃的時候滑潤Q彈。
康碧觀說,由於現代生活節奏的忙碌,煮魚丸湯方便快捷,把水加溫,放一把魚丸,添上幾片菜葉或者幾塊蘿蔔,等到魚丸浮上來,加一勺芹菜末,撒點胡椒粉,一碗飄香四溢的魚丸湯就大功告成了。目前他們夫妻經營的金來寶魚丸,其特色除了保持道地古早味無粉的做法,更重要的是長期跟隨天賞師的製丸經驗和技術積累,並進一步研發技術改變了金門魚丸不能冷凍的弊端,這就是他們家魚丸的優點,跟加粉的製作工法不同。他們仍堅持天賞師的手藝,保留金門傳統魚丸的風味和口感,贏得愛吃金門傳統魚丸的金門老少信賴與支援,甚至遠從台灣來訂購。

  • 點閱次數:694
  • 上版日期:109-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