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主管會報聚焦金門大橋 低碳島計畫等議題
  • 發布單位:金門縣烈嶼鄉公所

2019/03/15

記者:翁維智/縣府報導。 點閱率:485

    縣長楊鎮浯昨主持金門縣政府108年第8次主管會報,針對刻正加緊趕工並有望於110年1月通車的金門大橋,他說自己是「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這座命運多舛、波折不斷的大橋終於見到通車的曙光;憂的是,大橋通車雖然符合海內外金門鄉親前仆後繼推動的期待,同時也解決了烈嶼地區醫療和民生的保障問題,但卻也帶來了新的問題,甚至造成有些產業及結構的被邊緣化。
  楊鎮浯表示,有時候我們要從另外一個角度看烈嶼,「今天烈嶼地區相對的沒有競爭力,是因為長期交通受到限制」,而政府也無以有效協助解決這個問題,最終也導致它的結構一再的惡化,藉著金門大橋的通車和大、小金門連結,「怎麼補救、如何避免問題惡化,都將成為我們的責任。」
  而就金門大橋通車後,烈嶼鄉的交通定位及低碳島後續的推動,他強調,這問題不能單純又理想的認為烈嶼搞低碳,就要把車子攔截在橋的這一端或那一端,「這樣的想法太粗糙」,他最期待的是,觀光處或相關單位要對「小金門整體的旅運模式及交通路網」作好整體的規劃。
  至於有關環保局推動烈嶼低碳島計畫,他說,在低碳的概念下,有很多面向其實可以幫烈嶼發展,「不只是減碳,還包括有些產業可做示範發展的部分」,而就他的認知,「低碳計畫也不是只有巨型或中型的計畫,還有微型計畫」,如何推動落實相關計畫,建設處責無旁貸。也希望各業管單位要審慎面對隨大橋通車後衍生的問題,並提出具體可行的因應方法,或釐訂自己要做的事。
  會中,就縣議員董森堡對「環島北路金沙水庫橋體抬升後就不會淹水」的質疑,秘書長張忠民雖肯定董森堡監督縣政的用心,但他也要求主管業務部門要有些即時正面回應,事實上金沙二橋橋體抬高後確實已改善當地易淹的問題,至於當地農田積水是因為當年政府在農地重劃時沒有作好農田水路的規劃,這與「橋體抬高照淹」沒有任何關連性,公部門有必要即時作出正面回應,否則鄉親因接收訊息「資訊不對稱」的結果,很容易讓政府公共工程陷入作白工的誤解和困境。
  對此,楊鎮浯表示,民意代表監督縣政理所當然,但對一些「未定論」所引發的質疑,他也希望大家能用「同理心」來看問題,不論是民代或鄉親,每一個人觀察的角度不一,有什麼樣的聲音和質疑,我們也都視為合理。且就他的理解,橋面抬高易淹水的改善與農田水路規劃不完善應是兩個沒有相互連動的問題,抱持相互理解的態度,他強調,新型態的溝通就是要快速回應,否則任由不完全理解的聲音持續發酵、任由議題不斷的放大解讀、甚至造成無端的對立,恐非社會大眾所樂見。
  而對於醞釀成立港務公司,楊鎮浯昨日也重申,主要有幾個考量,包括政企分離後,管理單位能善盡權責、經營單位也能提高競爭力,否則球員兼裁判,不容易提高競爭力,也難有好的管理品質。另也可吸納2年後大橋通車後浯江公司大小金門輪渡約50名專業人力,解決地區淺碟型人力結構的問題。此外,浯江公司小三通人員的服務品質屢遭詬病,以目前的管理結構,由車船處管理的浯江公司,現階段體制實在無法滿足現職人員對未來和明天的期待,但可以肯定的是,成立港務公司雖非萬靈丹,卻可把相關的管理納入常軌,同時藉著大二膽島藍色公路的暢通,由港務公司承擔帶動海上觀光休閒產業的責任。
  此外,楊鎮浯表示,很多人都納悶他為什麼願把很多議題拉到主管會報來談,他不諱言,這雖讓自己的裁量空間愈來愈小,但透過會議的開誠佈公和形成共識,他也相信,不論是用人或做事,藉著更進一步的綜整和梳理,很多問題都可以獲得更有彈性的處理。
  最後,他也感性的說,「一個政府要有管理才有人情,有管理才有尊嚴,有管理也才會有好結果」,以「1-1號」道路新闢工程來說,這項工程在歷任縣長的努力下才走到今天,「該做的我們都做了,該讓的我們也都讓了」,守住政府的底線,最終也達成和最後一位地主簽下交換土地合約的好結果,對於水頭商港這條聯外道路的闢建,他也會全力以赴,迎合鄉親的期待。

  • 點閱次數:409
  • 上版日期:108-03-15